开平电话小史
开平最早装设的地方电话是民国十五年(1926年)6月,以旅加拿大归侨胡柯昌为首任经理的百赤茅公路行车公司,在百合、赤坎、茅冈、义兴沿路各车站装设电话,线路长22公里。民国十七年(1928年),新昌创办同声电话股份有限公司,设有新昌至台城、新昌至获海两条线路。民国十八年(1929年)6月,赤坎旅美归侨司徒俊球等人,集资创办开平县灵通电话股份有限公司,这是江门地区第一个农村电话交换点。公司设在赤坎,位于开平巷东侧第三间铺位,其营业范围,东经长沙至水口,西经塘口至潭边园,南至护龙、蚬冈,北至楼冈至苍城,随后,又设长沙分局(位于今江滨商场)和水口分局,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开平灵通电话公司和台山同声电话公司,与江门玲新电话公司驳通,使开平、台山、新会、江门之间开通长途电话。5月30日,私营长途电话正式对外营业。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,又开通至恩平、鹤山长途电话,至此,五邑电话与江门联网。灵通电话公司和同声电话公司的总机客量共330门(新昌180门,赤坎、长沙各100门,获海50门)。
四十年代初,中华民国交通部新昌电信局开办长途电话业务,是全省36个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局之一。抗日战争期间,因电话线路屡被日本侵略军毁坏,长途电话业务从民国三十二(1943年)5月1日起开始停办。直至抗日战争胜利,于民国三十六(1947年)9月至次年6月,新昌电信局通讯才逐渐恢复,同年11月1日开始使用微波无线,开放新昌—广州、新昌—江门长途电话。民国三十七年(1948年)11月,又办理长沙—广州、江门、台山长途电话业务。在解放湛江战斗的前夕,新昌至阳江无线微波电话投入使用,方便了军情的传递,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1949年12月,新昌电信局安装微波电话通讯机1部,1954年又安装单路载波终端机、增音机各1部。1955年增设开平—湛江BBOT3路载波终端机1部,开平—广州FT—5载波电话终端1部3路。此后,载波电话日益发展,成为广湛线一个重要电信通讯枢纽。
1973年11月,开平县开始开办国际电话业务,是广东省9个开放国际电话业务县之一,卫星电路,声音清晰,万里通话,仿佛面谈。1975年1月,长沙邮电营业处开放港澳电话业务。1979年初,开通开平至广州市国际台直达电路,并曾担负台山、恩平两县的国际和港澳电话的接转任务;同3月10日,开放台湾的普通叫号、叫人和传呼电话业务。1979年9月1日,赤坎、水口、月山、蚬冈、赤水、塘口、苍城、沙塘、马冈等9间邮电支局,开放港澳电话。1980年6月,楼冈、龙胜、大沙、金鸡、东山、百合等邮电局受理港澳电话业务,同年9月13,三埠地区城乡首次使用自动电话 ,结束了手摇机的历史。1984年,水口区农村自动电话开通,为江门市七县农村实现自动电话之首。1985年,长话共电式交换机有10个座席,载波机16部,总容量138路,直达电路51路(其中香港6路);市话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000门,实装176门;农村电话线路共1283杆公里,交换机28部,总容量2870门,实装2013门,载波机46部,共102路,会议电话机16部,线路全用水泥杆架设。
进入九十年代,开平电话的发展突飞猛进。1993年6月,开平市率先实现市话农话交换程控化,传输数字化,1994年10月20日,开平电话号码升为七位,长途区号由07658改为0750。1994年,开平市市话程控交换机总达46480门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电话等通讯工具越来越大众化。开平市区自1994年净增电话数突破1万开始。电话拥有量逐年增长,2000年净增电话数突破2万。这样,市区实现平均每户拥有一部电话了。
|